close

很多人都讀過《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》吧?遊樂園管理員艾迪死後到了天堂,陸陸續續見到了五個人。這五個人在他生前某一個時刻都曾經與他的生命擦出火花,也許是無心也許是刻意經營。一直到蓋棺論定,才得以揭示這些人究竟帶給他的人生何種影響。

事實上,剛讀完這本書的當兒,我並不如像讀《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》那樣感動。 《最》書中充滿老教授臨終前對於生命體驗句句睿智的話,以及作者從汲汲營營到最後因為這些課程而革面洗心(當然,現實生活中,我仍懷疑這改變的真實性及持續性)...薄薄的一本書中道盡了現代人心靈匱乏症的解救之道。而這本《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》,相對來說,顯的較為故事性,所要傳達的意旨也就較為模糊了點。總覺得不就是老艾迪的一生經歷麼?但我實在沒辦法用這種杜撰性質的寓言故事,催眠自己我們每一個人非得要珍惜我們身邊的每一段關係。

不過總之,好書是需要時間消化吸收的。

上個禮拜寫了《你們都是我的貴人》一文後,某晚再度跟艾瑪聊到緣分的話題。我們不禁驚呼,這世上的緣分真的是很神奇的安排。一轉念,才發現我對《天堂》一書終於有了明白體悟。

原來,當初讀這本書的時候,我將自己過度抽離了。我並沒有拿我自己的人生去揣摩老艾迪這個角色。

人生在世一個最古老的原則—如果你相信的話—便是因果關係。這也是從很久以前,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:「倘若當初我沒有怎樣怎樣,我今天就不會如何如何。」想來想去,當自己無法歸咎原因的時候,總會下一個結論:「萬般都是命,半點不由人」。是的,我是挺宿命論的一個人。儘管我知道一命二運三風水,如果今天我的命該如此,但一個善念或一個惡習,導致我突然做了什麼選擇,結果可能就會完全不同。有太多這樣的例子!美國桂冠詩人的 "The Road Not Taken" 、好萊塢電影《命運交錯(Changing Lanes)》、《蝴蝶效應》...但怎麼能證明這些種種看似自由意志操弄的轉折偏頗,事實上不是宿命的安排?

宿命歸宿命,我總是這樣告訴自己。既然沒辦法改變命運,那好歹也該接受它。如果此刻正走到命運的顛峰,恭喜!好好把握!不過總是要提醒自己鐘擺哪天也會滑到低點,所以可別得意忘形。如果現在正是命運在考驗自己,也得拿出聖經中約伯的僕人個性,不怨天不尤人。這就是為什麼我在那篇《貴人》一文中提醒自己,小人也可能是貴人,而貴人都是自己找的。凡事都有兩面,是好事壞全都相由心生。

這樣看起來,要穩穩當當的活下去好像是件很辛苦的事情,既要小心人生中下的每一著棋,下錯了遭到報應還得安慰自己吃苦當吃補。更令人不安的是,這當局者迷的珍瓏還得等我們眼一閉腿一伸的時候才得以解開。

同樣的,凡事有兩面。如此無奈的人生觀,我想,卻也可以由一種心念化解。那就是「愛」吧...發自內心的去愛別人,多替別人設想,多與人為善,至少可以減低因為錯誤選擇的遭到的現世果報。在《最》一書中,老教授不也提示著「愛永遠都是贏家」嗎?

回到《天堂》一書,我儘管不喜歡作者編出來的這個故事,但我卻很喜歡出版社為這本書下的評論:「假如你認為自己微不足道,讀過這本書後你會明白: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。我們來到人間,是為了與別人相遇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ristabelle 的頭像
    christabelle

    Christabelle的藝想世界

    christa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