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雖然一直以身為台大畢業為榮,並不是因為那是第一學府,但能夠在這個開放的環境中度過四年,儘管當年算是渾渾噩噩懵懂無知,倒也見了不少世面。
而至於另一個母校,政大,卻很少提起。坦白說我對政大這所學校的認同感並不如台大那麼強烈,然不可否認的,在政大的幾年中我的個性變了不少。主要是因為碰到的人與事吧?加上年紀也大了,水到渠成地我變成現在的我--至少是很接近現在的我。我是個念舊的人,儘管很少表現出來,但心裡總還是惦著這一千多個日子。
今天凌晨三點半醒來,翻來覆去時想到答應助教學姐要回去看看她,也讓她看看。於是一大早梳洗完畢,我搭上236公車,伴著一幕幕年輕時的記憶回到了政大。
如果你跟我一樣,畢業四、五年卻鮮少回校看看,政大的改變可能會讓你驚訝。例如正門中央原來的「小便斗」,現在搖身一變成為「大便池」了(「大的便池」,請妥當斷句
);行政大樓前(四維樓~新的社科大樓那段)已經禁止車輛通行,全部改成行人徒步區;一元校內公車也有新的小型粉紫巴士加入...。對了!校門口原來「影林照相館」的舊址現在正在改裝成星巴克呢!這對我來說可是大震驚啊~
校舍的改變更不用提。這幾年政大最大的變化莫過於翻新所有的舊建築,例如山下的大智、大仁、大勇樓,以及山上的百年、季陶、道藩樓,全都有了新的風貌。但如果校友想回來政大走走也不至於會找不到令人懷念的痕跡,例如圖書館、風雨走廊、河堤步道等等,大致上仍保留原來的樣子。
接著就是迴紋針的研究所同學們一同來回味的專區了。我是語言學研究所畢業的,以前的教室以及所辦公室是在山上的「語視中心」三樓。所以如果要到山上去,要不就坐一元公車(這是大多數情況),要不就得有爬山的準備。以前體力很差的我,如果要我自己走這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