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陶窯 苗栗縣苑裡鎮南勢里二鄰31號 037-743611-2 www.htklin.com.tw
June 4, 2004
這天學校畢業典禮,非高三老師因而得以休假一天。原先是我提出可以利用這一天到遠處走走,例如像是已修復完善的日月潭之類的地方,忘卻城市的喧擾。後來幾位老師也覺得是個不錯的建議,其中一位老師提出華陶窯這個建議。由於之前瞥見網路上有人說華陶窯沒有想像中好,我也便對其抱著平淡的希望,只是覺得能跟同事出去走走應該是件很棒的事。
07:30 台北•二高
09:45 苑裡•華陶窯
華陶窯的路線看起來很簡單:二高苑裡交流道→左轉往三義方向→130甲→看到華陶標示左轉→華陶窯,但事實上我們還花了點時間找。下了交流道左轉沿著130甲開,一路上是沒有什麼交通號誌的,明顯的路標就是高鐵的高架橋以及山水米的穀倉,開個11公里左右,直到看到一個堤防,再往前是一個複雜的三叉路口,過了紅綠燈才會看到華陶窯的標示,左轉。再開一小段路又會看到一個華陶標示(顏色都褪了,很容易就錯過),右轉進入一條蠻小的鄉間路,就可以看到華陶窯的停車場。
另外,華陶窯的服務人員相當細心。在出發前一天就打電話跟我們確認,早上約莫9點多我們下交流道以後,也打了通電話來。
進入園區前,門口便有工作人員歡迎我們。第一次接觸,華陶窯給我的感覺是儘管有人為造作的痕跡,但基本上是不違悖自然的;一切都依照天然的形勢去搭建、造園。沿路綠蔭蓊蓊,彩蝶翩翩,清風徐來,暑氣全消。
一位身著粗布素衣、與阿扁有些神似的解說員領著我們到了一座亭子,說明自己叫林慶松,並且大概解說了一下行程,告訴我們大約十點四十五分左右再回來這座涼亭,與其他團體一起集合去他們的「台灣植物園」參觀。
我們四處走走。不知是地勢較高還是天氣正好,陽光固然熾熱,但迎面的風真的著實清爽,頗有快哉亭記中的「快哉此風」之感!放眼望去,苑裡鎮這塊大漢溪沖積成的平原在我們腳下,遠處有山頂猶如被齊頭削平的鐵砧山。園中的建築色調除了因風吹日曬褪了色的灰色木樁,還有磚頭的紅,與綠油油的植栽映成好看的協調。
人漸漸多了起來,我們便回到涼亭集合。林先生再度跟大家自我介紹,並且也讓我們來自不同團體的人互相大概知道一下。原來那一群好大陣丈、扶老攜幼的團體是3M的員工們。我們一邊喝著欖仁茶,一邊聽著林先生大概的講解華陶窯的歷史。
華陶窯建立於1984年。窯主夫婦原為民進黨內的政治人物,窯主太太一直對花藝很有興趣,因此對於插花用的陶器也起了濃厚的興味兒,夫婦便開始有了理想,著手一磚一瓦地創立華陶窯。但即將成立之時,窯主太太突然說她要出家去,窯主錯愕之際,仍然繼續維持華陶窯的運作。(以上這段是同事看了書上的非官方介紹)。創立之時,園內已有老榕樹、欖仁,以及茄苳樹等原生樹種,基於「乞丐不能趕廟公」的原則,他們保留這幾棵樹,繼續在蜿蜒的山坡地上篳路籃縷地開墾出自己的理想。後來這幾棵樹也成了華陶窯的指標。
大約介紹到十一點,我們起身前去參觀華陶窯的「台灣植物園」。經過一面傾圮的土牆時,林先生看到一面詩文牌子(華陶窯園內三五步就可以看到這樣的詩文牌),屬傳統的「台灣七字仔褒歌」便開始講解。大意是說一對青年男女互相愛慕又不敢傾訴,其中情意不可言喻。
"阮厝站佇娘厝後,不時看娘咧探頭。情意總有九分九,路邊相撞頭勾勾。"
林先生多才多藝,真可謂說的比唱的好聽。他當場就以鐵師玉玲瓏的曲調唱了起來,另外也用紫竹調的曲調唱了一下。不得不欽佩他的解說能力。
我們繼續往前走,一路上看到到好多蝴蝶昆蟲從身旁飛過。有隻豔麗的磕頭蟲從林先生肩頭略過,身手俐落的林先生一手抓住,讓小朋友(以及大人)好好觀賞一下這滿身金屬光澤的磕頭蟲。並且將磕頭蟲翻身背地,好讓它表演「磕頭彈腰一躍而起」的特技,可惜蟲子不賣他的帳,在地上動也不動,因此我們只好放棄。再走幾步樹上見著了攀木蜥蜴,林先生也是一把抓起蜥蜴的尾巴,給大家看看,並且讓小朋友觸摸蜥蜴粗糙的鱗片,解釋蜥蜴為求逃命而斷尾的原因。這些大自然的教育對我們這些都市人可說是彌足珍貴。
植物園門口以木頭柵欄鎖著,非預約不能進去。我們沿著漫天青蔥的林蔭小徑走,許多工作人員正忙著澆水除草,空氣中漫著一股青草香。整個園區走一遭不是很久,事實上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植物,但仍讓人耳目一新,通體舒暢。同時也把肚裡的早餐消化的差不多了,我們回去華陶窯園區享用午餐了!
眼睛累了吧?來看看照片喔∼